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

夏季防暑

香港夏季濕熱的氣候易致暑濕困脾,影響脾胃功能,因此防暑是夏季養生的重要方法。

冷氣溫度不宜太低,如果室內外溫度相差太大,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冷氣室內,頓時感到寒氣襲來,容易導致中醫所說的外感風寒 ; 同時,冷氣令汗孔緊閉,暑濕在體內不能通過出汗散發,容易導致濕熱鬱積體內。

宜早晚開窗,自然風可散熱,使室內空氣清新。 中午室外氣温高,居室可開風扇或冷氣。

暑熱耗氣傷津或暑濕困脾影響食慾,所以夏季飲食宜清淡、質軟及易於消化,應少吃肥膩、煎炸及辛辣食品,以免化生痰濕礙胃或化火傷津。可選擇清熱解暑、益氣生津及醒脾開胃食物。

夏季多吃通便利尿食品,保持大小便通暢,使體內暑熱之邪從二便排出。

夏令消暑瓜果 : 冬瓜、絲瓜、黃瓜、苦瓜、桃子、雪梨、蕃茄、西瓜

夏季高溫汗多,要養成多飲水習慣。可飲些清涼飲料,例如:
菊花茶;白菊花、金銀花、扁豆花煲水;烏梅、 山楂煲水加糖 ; 鮮西瓜皮與鮮絲瓜皮㷛水;鮮荷葉、鮮竹葉或鮮蘆根單獨煎湯飲,以生津止渴,若大量出汗也可飲些淡鹽茶水。 夏季喝冷飲消暑要適量,尤其是大量汗出所致的口渴,應以温水來止渴。 食物冷熱的温度也要適合人的體温,應「熱無灼唇,冷無冰齒」。所謂「大渴而飲宜温」是因為凍飲易傷脾胃陽氣,或產生痰濕。 中暑徵狀:頭昏、頭痛、多汗、全身乏力、噁心、口渴和疲乏 病者可到陰涼通風處休息;噴灑冷水或用濕毛巾抹皮膚;飲用含鹽份清涼飲料補充體液,若徵狀持續或沒有緩解,或者出現心悸、注意力集中、動作不協調等症狀則應求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